做到下肢安稳,上肢轻灵,我以为要注意以下三点:一是套路与桩功操练相结合,二是动作与意气操练相结合,三是双腿支撑平衡和单腿支撑平衡操练相结合。
一、套路与桩功操练相结合
桩功是陈氏太极拳的根底,是陈氏太极拳重要的基本功。没有桩功根底,陈氏太极拳无法做到沉稳,下肢不稳,技术动作无法标准的完结。除了身法上的要求外,更要练好腿上的功夫。
只有下肢功夫好才能保证身法中正、平稳。单腿的支撑力与安稳性尤其重要,操练单腿支撑力可扶着桌子或其他支撑物,操练一条腿的支撑能力。从开端用手扶着支撑物操练,过渡到双手脱离开支撑物。在单腿独立的情况下可以操练单腿水平画圈动作,还可以前后踢腿、悠腿。再有便是步法操练。陈氏太极拳要求“跨步如猫行”,其要害便是要控制好身体重心的真假转化。比如向前迈左腿,必定要把重转移到右腿上,然后再迈出左腿。出腿要提膝开胯,用脚跟轻铲出去.左腿落实后.重心再慢慢移动到左腿,形成弓步。
这些都需要具有比较厚实的腰腿基本功.假如腰腿基本功不厚实.打好陈氏太极拳就很难。练好了腰腿基本功,就能在打陈氏太极拳时做到“上轻下重中间灵”。只有按照这些要领去操练,日积月累,天然能到达陈氏太极拳的身法要求。脚步安稳的要害便是重心转化要做好。重心转化欠好,身体必定不安稳。在身体重心转化、跨步前后移动时,尾闾必定要安稳直竖,向下松沉,必定要注意尾闾和涌泉穴的配合。这样就可以坚持立身中正的身法要求。
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辨明真假。陈氏太极拳的步法一般实腿体重的十之六七,虚腿占体重的十之三四,在步法、步型上要真假辨明。另外,步幅不能过大,以重心转化灵活为度。跨步时,身体不能晃动。身体晃动,重心不稳,往往是因为步幅过大造成的。曩昔小孩练拳都是走低架,这是为了锻炼腿上的力气。但是,跟着年龄的添加,特别是身体胖的人,尽管年头很长,也会让人感到脚下轻飘,没有根。拳谚说:“百练不如一站。”这也是着重桩功的重要性。还有“练拳不练功,到老一场空”的说法,这里的功,也包含着桩功。
桩功有定桩和活桩。定桩是很重要的根底。定桩便是坚持静态安稳一段时间,意图是操练肢体的支撑力气。用现代科学术语,便是静力性操练。静力性操练能使肌纤维增粗,肌肉发达,肢体有力。举重运动员、体操运动员都要进行静力性操练,以增强肢体肌纤维的力气。陈氏太极拳要想添加安稳性,也有必要进行静力性操练,增强下肢的力气。这样才能在套路操练时,做到下实上虚,丰满圆撑。我在练习林秋萍、高佳敏、陈思坦等运动员时,尽管他们已经获得了各种冠军,但是,我还要进行各种形式的静力性桩功操练。桩功不仅对初级陈氏太极拳习练者是重要的操练内容,对中级、高级阶段的陈氏太极拳操练者也是重要的练习内容。